24小時咨詢電話:13603485081

                    二十餘年行業經驗,精選原木實材

                    民族樂器生産/研制綜合制民族企業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大河動态  

                    蘭考教你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賞方法

                    一、關于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

                    在古筝演奏中,肩、臂、腕、指是主要運動部位,本文将上述部位的肌肉在演奏中的作用以及伸、縮原理,演奏姿式與演奏方法分别簡述如下:

                    1.肩部。彈筝時的肩部運動,主要由肩關節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闊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實現,初學彈筝的同學,由于方法掌握不當,這些肌肉容易過分緊張,時間稍長,即感到疲勞,如果不及時把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來,就會出現背部、肩部酸痛症狀。所以肩部的放松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隻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處于放松狀态,能以較少力量獲得較好的演奏效果。

                    古筝

                    2.上臂。彈奏中上臂經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動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擡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運動叫屈臂,向後方叫伸臂。這些動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闊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協同作用下實現的。演奏時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緊張程度直接影響上臂動作,隻有在大腦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動作舒松自然,協調一緻。

                    在實際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擡得過高,一般以上臂外展與側胸壁成45°角左右為宜。如果上臂過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緻使上臂始終處以緊張狀态,反之,上臂挾得過緊,也會造成上臂的緊張、影響上臂和前臂動作的靈活。

                    3.肘。上臂屈肌(肱二頭肌和肱肌)和伸肌(肱三頭肌)的起點在肩,止點在前臂,中間跨越肘關節。因而它們的伸縮能使肘關節産生運動。當屈肘時,屈肌收縮,伸肌則适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從而保證肘關節屈曲适度,移弦動作準确。如果伸肌絕對放松,屈收縮程度過大,那麼屈肘程度則大,使屈肘超過預定位置;如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麼,屈肌收縮程度必不能大,則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達不到預定的位置。可見,彈奏動作的準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隻有屈伸肌群收縮、舒長适度才能達到動作準确。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長時期艱苦的練習,使肌體受到充分的訓練,提高其動作的準确性。

                    4.前臂。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側指關節,掌指關節,屈拇指關節。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後,外展拇指,伸拇指掌關節。伸拇指指間關節。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與否直接影響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與否直接影響腕和手。

                    古筝廠家

                    5.手腕。手腔的屈伸動作以腕關節為樞紐。腕關節由八塊小骨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轉運動。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馳、靈活與否,直接影響手指彈奏,因而是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手腕不靈活,必然導緻前臂過多參加運動,使力臂加長,演奏動作加大,造成動作遲緩,發音生硬,呆闆。

                    一般手腕常見毛病有以下幾種:

                    (1)手腕過于屈曲。由于前臂屈肌群的緊張(即收縮)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緊張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則越大。前臂屈肌群的過分緊張,造成手腕過于屈曲,從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彈性,手指運動發生困難,影響彈奏。

                    (2)手腕過于後伸。這種錯誤姿勢使上臂過分擡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處于緊張狀态,從而造成擡指和彈弦的困難,在臂力下達指尖過程中,由于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3)手腕過于平闆。由于手腕姿勢過于平闆,手指必然散開,因而在彈奏手中指動作加大。同時導緻各指彈弦點和彈弦方向不一緻,影響音色和力度。

                    (4)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與前臂肌肉過分緊張,如果長時間采用這種不正确姿勢,不但影響手指的彈弦方向和運指的靈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勞損。

                    (5)手腕僵死。控制手腕運動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完全處于緊張、僵持狀态,使手腕屈伸發生困難。

                    上面列舉的五種常見毛病,是指在一般演奏情況下和在中音區演奏位置上不應有的手形,由于受筝面闆弧度的限制,手腕的屈曲程度應随着彈奏音區的變化而調整。在低音區,手腕屈曲程度大一些,而在高音區的演奏,尤其是在右手彈奏旋律和“搖”奏法時;由于面闆弧寬的變化和距上體過近,手腕不但不能屈曲,有時還要向下塌陷一些才能演奏好。

                    演奏顫音技術,左臂和腕部緊張是常見的毛病,為了克服它,要象初學者那樣,先學會左臂放松,然且再學顫音技術。

                    在演奏顫音技術時,左臂始終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緊張”和“支撐性緊張”,使左臂保持顫弦姿勢。在手指下壓琴弦時,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緊張”。手腕桡側屈腕肌和尺側屈腕肌同時收縮,使手腕堅強有力。臂、手成一整體,指關節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個手臂的重量下壓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後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時把前臂手提起,同時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複原。在手臂放松後,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撐性緊張”和“恒常性緊張”,從而實現一次顫弦動作。按照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連續動作若幹次,即形成顫弦技法。

                    6.手指。控制手指運動的肌肉在彈弦的瞬間,屈肌要迅速收縮,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彈奏動作後,屈和伸肌同時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緊張度(恒常性緊張),以備下一個演奏動作的進行。手部肌内在整個演奏中,一直處于這種張與弛的無限反複狀态。

                    彈弦時,應以掌指關節帶動手指關節運動為主的運指方法。指尖動作要靈活主動。各指的彈弦點應基本保持在與前梁相平行的一條線上。手型始終成漫圓型。各指指關節和掌指關節不要塌陷,否則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達指尖,沒有進行彈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翹起來,有人不自覺的把小指翅起,這是小指肌肉緊張所緻,即不美觀,又影響其它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彈奏時要訓練指尖彈奏瞬間的爆發力,如果爆發力大,出音才能堅實響亮。在彈奏抒情慢速樂曲時,雖然手指動作相對減慢,也要注意手指觸弦瞬間的爆發力。後者與前者對比,隻是爆發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輕飄飄的去抹弦,否則會使聲音輕弱無力,不能給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彈筝運指技巧的關鍵,在于手指動作的準确與速度。筝的發音是靠手指彈弦而發出,手指的彈弦動作極度準确是靠日積月累、艱苦的訓練而獲得。如果能把樂曲中特别困難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複訓練幾十次乃至幾百次,使有關肌肉得到充分訓練,那麼,将必然精通這一技巧,達到極度準确的程度。

                    二、關于古筝獨奏曲的欣賞

                    民族器樂曲,是浩瀚如煙海,燦爛若繁星,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古曲《古江花月夜》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民族器樂曲,是我國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榮華。水光雲影奇詭變幻。這一情狀皆可宣之于樂,以傳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樂詩畫,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廣闊胸襟和剛直不阿的高尚情操。本文以《春江花月夜》為例,對欣賞方法作如下解說:

                    (一)樂曲源流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原名叫《夕陽箫鼓》,見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吳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國收入所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工尺譜本)中,更名為《浔陽琵琶》,這時樂曲已發展為十段,由李芳國分段标以夕陽筲鼓、花蕊布迥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幹尋、筲聲紅樹裡、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裡一歸舟等十個詞藻華麗的小标題。以後又有人将曲名改為《浔陽月夜》、《浔陽曲》。

                    樂曲以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叙事詩《琵琶行》的詩意:“尋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蘆花秋瑟瑟”相聯系而成曲的。雖然标題與《琵琶行》中詩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灑還獨傾”相似。但樂曲情趣已超脫“楓葉蘆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強調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意詩意趣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較為典雅、輕快、細膩、流暢,并具有綿延起伏和級進等特點。

                    全曲由引子,主題樂段,主題的八次變奏及尾聲構成,是一道獨具特色的變奏曲。這種曲式由一個音樂主題樂段作基礎,其它各樂段運用各種變奏的手法加以變化,豐富了音樂表現力,推進了音樂發展。這種手法善于細膩,深刻地從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樂曲主題内容,塑造音樂形象。樂曲通過優美質樸的抒情旋律,流暢而富于變化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各種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動人的長卷山水畫,貼切地表現了樂曲的詩情畫意。下面就曲中的幾段音樂做簡要的介紹:

                    引子部分,樂曲第yi段江樓鐘鼓,是引子及主題顯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滾指連重奏法起奏開始,形象的模拟鼓聲由慢漸快。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風格的音樂主題,抒情、優美、婉轉如歌。句尾的大鼓滾奏音形,描繪出夕陽西下,泛舟江上,遊船筲鼓齊鳴的動人情景。緊接着音樂進入主題做“接頭合尾”式的變奏,即變奏部分集中在每個樂段的前半部,而後半部則基本相同,也就是前變後同,故有變化對比,又有重複統一,不斷推進音樂幾前發展。

                    (三)筝曲移植

                    古筝獨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獨奏曲《夕陽筲鼓》為依據,先從曲調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則下集中發展。在繼承發揚古筝傳統技法的基礎上,着意在音質、音色、力度,速度的對比變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時又較好地刻劃調度了古筝的托、擘、抹、挑、連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滾、拂、撥、搖、撮、及壓、按、滑、吟、點、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藝術特色,使諸種手法之間,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為演奏者提供發揮藝術才華的可塑性,使樂曲增加了色彩,豐富了表現力。在曲調的進行中,各種技巧的施展,往往在節奏上形成對比,大有“你簡我繁”, 我簡你繁”和向更高一層,深一層的“由簡入繁,繁又簡,簡中盡是精華點”的藝術情趣發展,聽起來“慢得情聯而不絕,緊得意蓄而斷。”做到取意幹淨利落“絕無客聲”(濁清),對比流暢而多變(滑、奇);節奏“急而不亂,緩而不斷”(疾、徐);音質“響如金石”“, 輕而不浮”(脆、輕),力求圓、潤、甜、脆的美聲,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優選彈點。運用剛柔虛實,脆中之力,明确輕、松、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着意高潔雄美。在練習過程中百練知其妙趣(覺得好聽),千練習得其趣妙,(理解它的用意)萬練則忘其為古筝之聲,(化為自己情感的再現)。

                    古曲《春江花月夜》氣韻優雅,刻畫入微,既有繼承,又有出新,于悠揚秀美中見氣勢,于優美抒情中見豪放,音樂豐滿,起伏有緻,富于形象,耐人尋味。不愧為萬世流芳之本。

                    蘭考大河樂器有限公司(原開封市中州樂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民族樂器的生産,研究的綜合性企業,專業生産,琵琶,阮,古琴等民族樂器,擁有先進的生産設備和一批十年制作經驗的老技師和樂器研究人員,對民族樂器具有研發和革新能力。專業緻力于民族樂器的研發與制造。傳統與現代,藝術與技術,文化與經濟的融合,曆史,文化與時尚三位一體。大河樂器再璀璨的民族樂器中為愛樂之人保留一片深厚文化沉澱的沃土,追求高品質,高品位是我們一貫的風格,無愧于新來客戶對我們的信賴。13603485081